English

加强世界史研究是时代的呼唤

2000-09-15 来源:光明日报 于沛 我有话说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国外发生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迫切需要加强对外国的了解。而要真正了解外国的任何一个方面的问题,都不可能不追溯其历史根源,因为,历史、现实、未来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很难想象,一个对当代世界重大理论问题或热点问题的历史渊源一无所知的人,却能对其现实有正确的理解,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正因为如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跨世纪征途上,大力加强我国的世界史研究,其意义就不言自明。

近代以来,每当历史的发展出现重大的转折时,我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历史学家都表现出一种对外国史地研究的高度的自觉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从而使外国史地研究不但成为先进的中国人了解和认识世界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窗口和渠道,而且也是唤醒全民族“开眼看世界”的强有力的武器。譬如,在鸦片战争后,以魏源、姚莹、徐继、夏燮、梁廷等为代表的一代人就掀起了近代中国史学界第一次研究外国史地的思潮;而在甲午战争后,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一代人又掀起了第二次研究外国治乱兴衰史的思潮。由此可见,从近代以来,我国进步的历史学家总是自觉地站在历史发展的潮头,从中国与世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中,思索和回答历史与现实所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将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融入在自己的研究中。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政治的格局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旧的殖民体系瓦解了,新殖民主义、新霸权主义又产生了;资本主义不但没有死亡,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苏联东欧发生了剧变,冷战结束了,而世界并不太平,“一极”和“多极”的矛盾依然存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大潮拍岸而来,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稳操胜券?……如此等等,这些既是现实问题,也是历史问题;既是世界问题,也是中国问题。我国历史学界不能视而不见,不能充耳不闻,不能敷衍塞责,而应发扬前人经世致用的治学传统,唤起历史学家的责任感、使命感,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从中国与世界相联系的角度,实事求是地加以研究,并作出科学的回答。一部世界史,特别是近代以来的世界史证明,由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任何一个超级大国都不可能长期保持其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曾几何时,19世纪的英国人在为“日不落帝国”而陶醉,可到了20世纪,它却在无声无息中衰落了。由此我们也不难预见,尽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一极与多极的矛盾仍将成为国际关系的一个突出内容,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明确这一点,并深入地加以研究,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的中国,不能脱离世界,但也不能脱离本国的历史与现实。当时代呼唤人们重视和加强对国际政治、世界历史的研究时,我们更要重视和加强对中国历史的研究。然而,为了正确地认识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国情,仅仅研究中国的历史是不够的。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将中外历史研究结合起来,或者从中外历史的比较研究中去寻找答案。如中华文明曾经走向世界,在欧亚大陆广泛传播,并产生重大影响,刮起一阵阵强劲的“中国风”;15世纪之前,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遥遥领先于西方文明;从汉代到明初,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长达14个世纪之久;在那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重大发明中,相当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贡献。后来中国逐渐落后了,中国为什么落后?古老的中华文明为什么从辉煌走向衰落?要回答这些问题,若没有坚实的世界史方面的知识,不把这些问题放在广阔的历史时空中去探究,是不可能讲清楚的。因此,加强世界史研究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历史研究本身需要加以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人类正在迈向21世纪,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在新世纪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继承、发扬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优良传统,自觉地回答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中提出的问题,是我们这一代世界史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